(一)、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出处,是来自哪首诗词?
出自:《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二)、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出自诗词《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全诗的作者是谁?
作者:仲殊
(三)、诗词《南柯子·十里青山远》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朝代:宋代
(四)、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繁体怎么写?
繁体: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五)、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读音怎么读?
读音:lǜ yáng dī pàn wèn hé huā: jì de nián shí gū jiǔ, nà rén jiā
拼音:lu yang di pan wen he hua: ji de nian shi gu jiu, na ren jia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译文
青山连绵不断,潮水褪去路上还带着泥沙。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易逝。又是天各一方的凄凉日子,我远在海角天涯。
秋凉的夜露消除残暑的余热,拂晓的徐徐清风吹散朝霞。站在绿杨堤畔询问那池中荷花:你可还记得,去年在此买酒的我?
注释
南柯子:又名《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潮平:指潮落。
怨年华:此指鸟儿哀叹年光易逝。
凄凉时候:指天各一方的凄凉的日子。
白露:露水 。收:消除。残月,一作“残暑”,指余热。
散:一作“衬”,送。
年时沽酒:去年买酒。
那人家:那个人么?指作者自己。家在此处是语尾助词。
这首词通篇写景,又抒发了词人对尘世生活的眷恋之情。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有声有色地表现了江南的夏季景色。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
仲殊,名挥,姓张。安州人,曾举进士。据说他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因此妻子对他甚为不满,曾在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从此,他心灰意冷,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然仲殊虽出家为僧,却不甚遵守佛门清规,虽不吃肉,却嗜蜜、酒如命,每食必饮酒食蜜。这首词便是他出家为僧后所作,从这首词作中读者仍能看出一个早年放荡不羁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写照。
上片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首二句便直接铺叙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画境。
“十里青山远”是远望所得之景。“十里青山”本已含“远”,而这里更著一个“远”字,不仅点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词人不知归期的惆怅寂冷心态。“潮平带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但对感触特多,凡心未尽的词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啼鸟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在天涯”的感叹了。这是词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
下片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
“白露”既指秋凉的夜露,又表明了节候。“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绿杨”句承前写景。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那荷花又大又丽,正撩人情思。
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于是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这一问颇含韵致,荷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洁的东西,所以释迦佛像都是坐在莲花上的。而如今词人虽为和尚,看到莲花想起的却是它那世俗的美艳,并将荷花与自己醉中赏花的事紧紧联系起来,这就表明了词人虽名为和尚的真实心态。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词作设色明艳,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
【评解】
这首词通篇写景。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有声有色地表现了
江南的夏季景色。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黄花庵称仲殊《诉衷情》一调“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
不减唐人风致”。然尚不及其《柳梢青》、《南柯子》二词更为清逸也。在他的词里,
只感到一种出家人的清逸和婉情绪,东坡所谓“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者”,可以看出他
的为人。
-------------------------------
此为忆旧词 ,写词人在夏日旅途中的一段感受,反映他对浮世生活的一往情深。
开篇两句写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正走在江边潮湿带沙的路上,或许是向那远在十里外的青山丛林去找寻挂单的寺庙。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在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根据仲殊的生活经历推断,他所以到处游方,并非完全为了虔心礼佛,而是或者寻道访友,或者想借旅游来纵情山水,消除俗虑。下面他骤然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在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已在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虚度的怅恨。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 ”,前面再冠以“ 又是 ”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
过片进一步以“残月”、“晓霞”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白露冷冷,清风拂拂,残月方收,朝霞徐敛,作者继续行走在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行行重行行,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 ,池中正开满荷花 。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谈心旅伴,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 。“绿杨堤畔问荷花”,这一“问”颇有情趣 。“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那人家 ”是自指 ,“家”在此用作语尾词,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任真自得的飘洒词笔。
本词作者是一位性情坦荡、不拘礼法的和尚,被苏东坡称作“胸中无一毫发事”的诗僧。本词即是这位诗僧真性情、真才情的真实流露。
这首词的作者仲殊是一位僧人,据说他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妻子对他甚为不满,甚至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从此,心灰意冷,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这首词便是他出家为僧后所作,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早年放荡不羁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写照。
诗词大全为您提供宋代仲殊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意思,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作者,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注释,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原文及翻译,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解释赏析,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详细解释,诗句仲殊的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是什么意思,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作者是谁,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于出自哪个朝代,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翻译,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创作背景,诗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全诗译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