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查询首页|诗词大全|解梦大全|老黄历
通晓查询 > 诗词大全 > 苏轼的诗句 >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来源出处

(一)、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出处,是来自哪首诗词?

出自: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二)、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出自诗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全诗的作者是谁?

作者:苏轼

(三)、诗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朝代:宋代

(四)、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繁体怎么写?

繁体: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五)、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读音怎么读?

读音:cháng xiàn rén jiān zuó yù láng, tiān yìng qǐ yǔ diǎn sū niáng

拼音:chang xian ren jian zuo yu lang, tian ying qi yu dian su niang

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出自的诗词全文

出自 宋代 苏轼 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全文如下: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尽道 一作:自作)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意思和译文

译文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王定国:王巩,作者友人。寓娘:王巩的歌妓。柔奴:即寓娘。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点酥娘:谓肤如凝脂般光洁细腻的美女。皓齿:雪白的牙齿。炎海:喻酷热。岭:指大庾岭,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诗词赏析

  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颜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创作背景

  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十二月。苏轼元丰七年(1084)三月由黄州量移汝州,十二月到京,与王巩会宴,即席创作此词。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 宋代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 [更多>]

诗词大全为您提供宋代苏轼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意思,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作者,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注释,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原文及翻译,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解释赏析,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详细解释,诗句苏轼的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是什么意思,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作者是谁,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写于出自哪个朝代,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翻译,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的创作背景,诗句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全诗译文等。